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陈记光的揭秘

谈过了林敬益、黄家定及李孝友的肺腑之言;我们再来看看 前土地及合作社发展部副部长陈记光的揭秘:

尽管政府在国会已解释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储存金猛挫,但当初揭发该案的前副部长陈记光再度对政府的说法提出质疑,尤其所谓的20亿令吉翻种费。

他强调,政府早前在国会的解释有误导国会、人民和垦殖民之嫌。

首相署副部长阿末玛兹兰在6月16日向国会承认,发展局在2004年的储存金是40亿8000万令吉,而到2009年杪,储存金剩 下13亿5000万令吉,减少27亿3000万令吉。而其中的24亿1000万令吉被在基础建设和垦殖民技能培训、兴建垦殖民房屋、翻种农作物,和为沙巴 垦殖民除贫。翻种经费占了最大笔共20亿令吉。

垦殖民向基金缴交翻种费但陈记光强烈质疑政府所提及的20亿令吉翻种费用。“这完全是废话。事实上这是企图误导国会、人民和11万3000名垦殖民的说 法。”他指出,政府30年来早就设立“翻种基金”,通过垦殖民本身来募集翻种费用,根本无须另行出钱来进行翻种。“它规定,每公吨售予土地发展局棕油炼油 厂的棕油果,都要根据当时棕油的市场价格,从中扣除3到5令吉,并注入翻种基金。”陈记光说明,这个基金大约有17亿令吉,而钱都是垦殖民的,当他们要翻 种的时候,每人可以从中领回大约1万5000令吉。“阿末玛兹兰,你给国会的答案完全是误导性的,这些钱是属于垦殖民的,而非土地发展局。事实上,土地发 展局甚至应该支付垦殖民利息,因为把持着他们的钱如此的久。

”土发局曾在美国投资失败前土地及合作社发展部副部长陈记光更进一步踢爆,土地发展局曾在美国波士顿和辛辛那提投资,但都铩羽而归。他更指出,这些失败的 投资正是联邦土地发展局前任董事经理,现任森那美首席执行员莫哈末巴克沙列(Mohd Bakke Salleh)的手笔。“请告诉我们,双河公司(Twin Rivers INC)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否是另一个挖钱的企图,就如海军的法国潜艇军购案所给付的1亿欧元佣金。

”被迫多花两倍钱兴建总部陈记光也批评政府领袖总是不当地介入土地发展局的事务,让它乖离原本服务垦殖民的目标,同时也摧毁这个单位的廉正管理,和健康的 财务状况。他举例说明,土地发展局在2006年为了撙节开支,决定在吉隆坡Jalan Semarak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兴建自己的高达29层楼的总部。这项工程计划耗资2亿2000万令吉。不过,他说明,这项决定随后在2007年,时 任副首相的纳吉与莫哈末巴克沙列等人会面后被推翻。这次决定甚至绕过土地发展局的首席执行员和董事长。

陈记光指出,纳吉决意要土地局多花两倍的钱,即6亿6200万令吉,在KLCC附近兴建它的总部。“他们决定放弃在自己土地兴建总部的合算计划,反而要在一个5星级的地方兴建一栋5星级的大楼。”
(此文转贴自当今大马)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李孝友的殲侮与道歉

谈过了马华民政卸任者及离任者的谈话,诸位读者心里也许都会有很多感慨。现在让不平与大家共饗已故副教育部长李孝友先生臨离世前的悲鸣与殲侮;

让我们一起看看李先生是如何向华社殲侮与道歉:

200011月20日晚上董教总假雪华堂主办的“从华文中学改制看宏愿学校”汇报会上,丹斯里李孝友向全体人民,尤其是华社公开道歉。李孝友说,六十年代他受到联盟政府、受到马华公会的误导,大力鼓吹华文中学接受政府的津贴,改为国民型中学(英文中学),然后到了七十年代再改为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华文中学的改制,华文教育被腰斩,对母语教育带来的破坏,对当时的华文中学的董事、家长、教师及学生直接带来伤害,李孝友请他们原谅。李孝友要求华社吸取华文中学改制的教训,千万不要再犯错,要及时地全力支持董教总,坚决反对“宏愿学校计划” 。李孝友以当年在马华公会(署理主席)及在政府(副教长)里工作的经验,证实了董教总的说法正确:五十年来政府没有放弃贯彻单元化思想指导下“最终目标”的教育政策。

在华社再次反对“宏愿学校计划”的关键时刻,李孝友先生拿出勇气,拿出良知,向人民讲真话,要求大家提高警惕,我们向李孝友先生致敬。

 

韩春锦不要再误导人民

 

拿督韩春锦(马华中央党要,副教长)说,当年华文中学改制是对的,不然,像他一样家境清寒的学生,进不了独中,只能进改制中学,才有机会免费念华文。韩春锦误导人民,因为根据教育法令,只要有15位家长提出要求,政府必须为学生开母语班。因此,任何国民中学(不只是改制中学)的学生都有权利接受免费的母语课程。政府没有有效地为国民中学的学生提供母语课程,那是因为政府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韩春锦副教长应负起他的责任,纠正政府的不负责任态度,更正政府的“行政偏差” 。希望韩先生向马华公会的前辈李孝友学习,不要再说当年华文中学改制是对的,不要再到处误导人民。

 

一切保证落空

1956年阿都拉萨(第二任首相)向林连玉(前教总主席)保证,“最终目标”不会出现在教育法令。《1957年教育法令》没有“最终目标” ,但却出现在《1961年教育法令》 。

1962年政府保证,马华公会领袖保证,改制中学将有三分之一时间学习华文,董事会不需要再为经费烦恼。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改制中学只剩下3至5节华文,学生只能安排在课外或周末上课。改制中学的董事会还是要经年向华社筹建设费、设备费等。

教育部长、副教育部长换了一个又一个,2、3年内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保证一次又一次,但到了今天华小依然缺少4、5千名合格教师。教育部长又来保证2、3年内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但我们哪里还有信心?政府应该即刻公布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详细方案。

1987年政府保证以“四一方案”解决“华小高职事件” ,但今时今日,政府不守诺言,继续派不谙华文华语或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到华小担任高职。

 

政府欠华校太多了!

 

现任教育部长曾说,华文小学没有缺少(因此不需要建新的华小)。这是一项误导人民的谎言。请看以下事实:

1968年及2000年政府资助各源流小学学校数目及学生人数比较

  1968 2000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国小

2770 666,389

5407

2,218,747

+2637

+1,552,358

华小

1332 434,914

1284

622,820

-48

+187,906

淡小

670 81,428

526

90,280

-144

+8,852

资料来源: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与策划组

 

华校学生增加,华小反而减少,淡米尔学校也是如此,事实摆在眼前,这哪里公平?哪里合理?

在第七大马计划(1996-2000)下,华小与淡小所得到政府的拨款少得可怜,根本不成比例,请看以下事实:

政府在第六及第七大马计划下给予各源流学校的拨款

学校 第六大马计划(1990-1995

第七大马计划(1996-2000

拨款 拨款
国小 RM1,33,076,000 89.72 RM1,027,167,000

96.54

华小 RM102,726,000 8.14 RM25,970,000

2.44

淡小 RM27,042,000 2.14 RM10,902,000

1.02

总数 RM1,262,844,000 100 RM1,064,039,000

100

资料来源:前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于1996年11月5日书面回答前马六甲市国会议员林冠英在国会的提问。

 

如果根据学生人数的比例,在第七大马计划下,华小与淡小最少应获得21.07%及3.63%的拨款!

教育部长、副教育部长说,华小拨款少是因为华小绝大部分是“半津学校” ,只有校地是属于中央政府(教育部)的华小才是“全津学校”(连校地属州政府的华小也属“半津” ),才能获得足够拨款。将华小分为“全津”与“半津” ,是政府法外立法,所以是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偏差” 。华小和淡小与国小同样是国家教育体系里的教育机构,因此我们应为华小和淡小的身份与地位平反。

 

华小董事会将名存实亡

 

董事会是华小的保姆。董事会没有地位,华小也没有地位。没有了董事会,华小就完蛋。

在宏愿学校内,共同管理三所学校的是三位校长和六位教师组成的协调委员会,加上淡小和国小没有董事会,华小董事会最后(可能是数年后的事情)也就“名存实亡” 。

教育部长慕沙说(29/10/2000)全津学校(指校地属政府者)将没有董事会。虽然马华部长冯镇安及副教育部长韩春锦先后作出否认,但谁敢说教育部长不是不小心说出真话呢?因为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新董事会章程还没公布。

其实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有好几项法律条文,若严格执行起来,对华小董事部非常不利,例如:

1. 如果部长认为董事没有履行职责时,部长可暂停或开除所有董事,而委任他认为适当的人选执行董事职务,任期则由部长决定。(第58条)

----这条文也可用来改组或控制董事部,以达到其目标和政策。

2. 部长若认为董事会违反这项法令或有关条例时,也可解散董事会。(第59条)

 

除了反对,还是反对

 

我国是一个多元开放,多元种族的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宪章及我国宪法赋予的保障下,国民享有各种基本的人权,包括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50年来,政府通过种种方法与措施,千方百计尝试打击本邦华族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1956年我们反对《拉萨报告书》的“最终目标” ,因此《1957年教育法令》没有出现“最终目标” ;

1961年我们对《1961年教育法令》说不,我们保住了华小;

1975年我们对不要举办统考的“劝告”说不,我们的统考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1983年我们对3M课程说不,我们保住了华小的特征;

1985年我们对《综合学校计划》说不,我们保住了申办建新华小的权力;

1987年我们对“不谙华文华语教师出任华小高职的决定”说不,我们得到“四一方案” ,保住了华小主要高职的教师具有华文资格;

1995年我们对《宏愿学校计划》,对《1995年教育法案》大声说不,我们保有了对母语教育的发言权;

2000年的《宏愿学校:概念与实施》,换汤不换药,依然是要贯彻“最终目标”,我们除了反对还是反对!

受骗了五十年

 

五十年的斗争经验,我们有以下三点总结:

1. 几十年的受骗,我们不再相信政府或部长的任何口头保证。

2. “宏愿学校计划”是“最终目标”的幽灵再现。“以国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教育制度,就是我国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 。

3. 政府贯彻“最终目标”的教育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坚决反对单元化思想主导的教育政策的抗争立场,也是五十年不变。

 

我们的呼吁

 

1. 坚决要求政府取消“宏愿学校计划” 。

2. 坚决要求政府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 ,以明文保障国民型学校的地位。

3. 坚决要求政府负起责任,以人民的意愿为依归,尊重各民族的基本人权,在需要的地方兴建足够的各源流学校,以满足各族人民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4. 呼吁全体人民行使公民的权利,促请政府放弃单元化教育思想,落实全民所接受的多元开放,各语文源流学校并存的教育政策。

 

董教总专案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