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李孝友的殲侮与道歉
让我们一起看看李先生是如何向华社殲侮与道歉:
2000年11月20日晚上董教总假雪华堂主办的“从华文中学改制看宏愿学校”汇报会上,丹斯里李孝友向全体人民,尤其是华社公开道歉。李孝友说,六十年代他受到联盟政府、受到马华公会的误导,大力鼓吹华文中学接受政府的津贴,改为国民型中学(英文中学),然后到了七十年代再改为国民中学(马来文中学)。华文中学的改制,华文教育被腰斩,对母语教育带来的破坏,对当时的华文中学的董事、家长、教师及学生直接带来伤害,李孝友请他们原谅。李孝友要求华社吸取华文中学改制的教训,千万不要再犯错,要及时地全力支持董教总,坚决反对“宏愿学校计划” 。李孝友以当年在马华公会(署理主席)及在政府(副教长)里工作的经验,证实了董教总的说法正确:五十年来政府没有放弃贯彻单元化思想指导下“最终目标”的教育政策。在华社再次反对“宏愿学校计划”的关键时刻,李孝友先生拿出勇气,拿出良知,向人民讲真话,要求大家提高警惕,我们向李孝友先生致敬。
韩春锦不要再误导人民
拿督韩春锦(马华中央党要,副教长)说,当年华文中学改制是对的,不然,像他一样家境清寒的学生,进不了独中,只能进改制中学,才有机会免费念华文。韩春锦误导人民,因为根据教育法令,只要有15位家长提出要求,政府必须为学生开母语班。因此,任何国民中学(不只是改制中学)的学生都有权利接受免费的母语课程。政府没有有效地为国民中学的学生提供母语课程,那是因为政府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韩春锦副教长应负起他的责任,纠正政府的不负责任态度,更正政府的“行政偏差” 。希望韩先生向马华公会的前辈李孝友学习,不要再说当年华文中学改制是对的,不要再到处误导人民。
一切保证落空
1956年阿都拉萨(第二任首相)向林连玉(前教总主席)保证,“最终目标”不会出现在教育法令。《1957年教育法令》没有“最终目标” ,但却出现在《1961年教育法令》 。
1962年政府保证,马华公会领袖保证,改制中学将有三分之一时间学习华文,董事会不需要再为经费烦恼。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改制中学只剩下3至5节华文,学生只能安排在课外或周末上课。改制中学的董事会还是要经年向华社筹建设费、设备费等。
教育部长、副教育部长换了一个又一个,2、3年内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保证一次又一次,但到了今天华小依然缺少4、5千名合格教师。教育部长又来保证2、3年内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但我们哪里还有信心?政府应该即刻公布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详细方案。
1987年政府保证以“四一方案”解决“华小高职事件” ,但今时今日,政府不守诺言,继续派不谙华文华语或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到华小担任高职。
政府欠华校太多了!
现任教育部长曾说,华文小学没有缺少(因此不需要建新的华小)。这是一项误导人民的谎言。请看以下事实:
1968年及2000年政府资助各源流小学学校数目及学生人数比较
1968 2000 增/减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学校间数 学生人数 国小 2770 666,389
5407
2,218,747 +2637
+1,552,358
华小 1332 434,914
1284
622,820
-48
+187,906
淡小 670 81,428
526
90,280
-144
+8,852
资料来源:教育部教育政策研究与策划组
华校学生增加,华小反而减少,淡米尔学校也是如此,事实摆在眼前,这哪里公平?哪里合理?
在第七大马计划(1996-2000)下,华小与淡小所得到政府的拨款少得可怜,根本不成比例,请看以下事实:
政府在第六及第七大马计划下给予各源流学校的拨款
学校 第六大马计划(1990-1995) 第七大马计划(1996-2000)
拨款 % 拨款 % 国小 RM1,33,076,000 89.72 RM1,027,167,000 96.54
华小 RM102,726,000 8.14 RM25,970,000 2.44
淡小 RM27,042,000 2.14 RM10,902,000 1.02
总数 RM1,262,844,000 100 RM1,064,039,000 100
资料来源:前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于1996年11月5日书面回答前马六甲市国会议员林冠英在国会的提问。
如果根据学生人数的比例,在第七大马计划下,华小与淡小最少应获得21.07%及3.63%的拨款!
教育部长、副教育部长说,华小拨款少是因为华小绝大部分是“半津学校” ,只有校地是属于中央政府(教育部)的华小才是“全津学校”(连校地属州政府的华小也属“半津” ),才能获得足够拨款。将华小分为“全津”与“半津” ,是政府法外立法,所以是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偏差” 。华小和淡小与国小同样是国家教育体系里的教育机构,因此我们应为华小和淡小的身份与地位平反。
华小董事会将名存实亡
董事会是华小的保姆。董事会没有地位,华小也没有地位。没有了董事会,华小就完蛋。
在宏愿学校内,共同管理三所学校的是三位校长和六位教师组成的协调委员会,加上淡小和国小没有董事会,华小董事会最后(可能是数年后的事情)也就“名存实亡” 。
教育部长慕沙说(29/10/2000)全津学校(指校地属政府者)将没有董事会。虽然马华部长冯镇安及副教育部长韩春锦先后作出否认,但谁敢说教育部长不是不小心说出真话呢?因为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新董事会章程还没公布。
其实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有好几项法律条文,若严格执行起来,对华小董事部非常不利,例如:
1. 如果部长认为董事没有履行职责时,部长可暂停或开除所有董事,而委任他认为适当的人选执行董事职务,任期则由部长决定。(第58条)
----这条文也可用来改组或控制董事部,以达到其目标和政策。
2. 部长若认为董事会违反这项法令或有关条例时,也可解散董事会。(第59条)
除了反对,还是反对
我国是一个多元开放,多元种族的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宪章及我国宪法赋予的保障下,国民享有各种基本的人权,包括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50年来,政府通过种种方法与措施,千方百计尝试打击本邦华族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1956年我们反对《拉萨报告书》的“最终目标” ,因此《1957年教育法令》没有出现“最终目标” ;
1961年我们对《1961年教育法令》说不,我们保住了华小;
1975年我们对不要举办统考的“劝告”说不,我们的统考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1983年我们对3M课程说不,我们保住了华小的特征;
1985年我们对《综合学校计划》说不,我们保住了申办建新华小的权力;
1987年我们对“不谙华文华语教师出任华小高职的决定”说不,我们得到“四一方案” ,保住了华小主要高职的教师具有华文资格;
1995年我们对《宏愿学校计划》,对《1995年教育法案》大声说不,我们保有了对母语教育的发言权;
2000年的《宏愿学校:概念与实施》,换汤不换药,依然是要贯彻“最终目标”,我们除了反对还是反对!
受骗了五十年
五十年的斗争经验,我们有以下三点总结:
1. 几十年的受骗,我们不再相信政府或部长的任何口头保证。
2. “宏愿学校计划”是“最终目标”的幽灵再现。“以国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教育制度,就是我国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 。
3. 政府贯彻“最终目标”的教育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坚决反对单元化思想主导的教育政策的抗争立场,也是五十年不变。
我们的呼吁
1. 坚决要求政府取消“宏愿学校计划” 。
2. 坚决要求政府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 ,以明文保障国民型学校的地位。
3. 坚决要求政府负起责任,以人民的意愿为依归,尊重各民族的基本人权,在需要的地方兴建足够的各源流学校,以满足各族人民对母语教育的需求。
4. 呼吁全体人民行使公民的权利,促请政府放弃单元化教育思想,落实全民所接受的多元开放,各语文源流学校并存的教育政策。
董教总专案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