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来真正的吉兰丹,跟国阵所说的完全相反。。。于 2010年5月21日9:25 发布
马来人:121万6千662人(92.66%)
华人:4万9千067人(3.74%)
印度人:3千683人(0.28%)
其他土着:1万0631人(0.81%)
其他:1万2千176人(0.93%)
非公民:2万0795人(1.58%)
回教徒人口:华裔335人或华裔总人口的0.68%
印裔221人或印裔总人口的6%
其他1031人
非公民18382人
基督教人口:华裔1191人或华裔总人口的2.43%
印裔167人或总人口的4.53%
其他土着756人
佛教徒人口:华裔45965人或华裔总人口的93.68%
印裔102人
其他11031人(多数是本国泰裔公民)
其他土着80人
儒或道教人口:华裔1159人或华裔总人口的2.36%
印裔2人
其他土着12人
民族信印:其他土着6924人(备注:多指原住民)
有关数字显示,吉兰丹州政府并没有推行任何同化政策,也证明吉兰丹的宗教自由确实存在。基於吉兰丹华裔人口稀少,自然地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乡下的华人都将孩子送入华小,在乡下也开办佛学班,让孩子接受宗教的熏陶。
办了照顾皈依回教的华裔,州政府也特别开辟一个回教村,让能力较差的华裔回教徒(SAUDARA BARU)进行农耕,以维持生活。目前州内所推行的回教法令,只施行於回教徒身上 。
宗教方面
(1)州政府拨地给华人神庙建文化牌楼及美化环境。兴建坐佛、卧佛及站佛等,不用向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申请批准,有关负责人可以自由筹款兴建。
(2)虽然回教党州政府领导人基於宗教观点,不拨款兴建神象、佛象或庙宇,但是有拨款兴建庙宇内的道路、图书馆及泰语学校。州务大臣也曾为座落在暹庙范围内的泰语学校及图书馆主持开幕及拨款。州内多间华人神庙也曾接获拨款以美化环境。
(3)吉兰丹州政府也列着名的坐佛、卧佛、站佛、龙船庙、双龙墙庙等为旅游景点,以吸引旅客。
(4)州政府也准备在一块2依格的土地上,兴建一座以中国清真寺为模式的回教堂,以向人民传达一个讯息,华人比马来人更早接受回教。
(5)华人庙宇不曾遭到马来回教徒的破坏。在道北的天後宫後部,多年来还住着4家回教徒家庭。
(备注:有关家庭在接获吉兰丹海南会馆给予的搬迁费後,以迁出有关地点,方便进行扩充及美化工程。)
(6)基於宗教的共同点,即公正、自由及民主精神,许多问题都可以获得解决。兰斗班让(RANTAU PANJANG)一间华人神庙,创下开会45分钟 後,即获得批准迁庙的纪录。与目前国内推行的种族政治下,以及马来人特权问题,各族之间仍存有鸿沟,吉兰丹的情况大大的不同。
(7)州经济发展局也将店面租给基督教会作为宗教活动中心。
(8)哥打巴鲁一间天主教堂的十字架,不知为何拆下。州务大臣曾提出询问,同时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有关教堂的负责人可以将该十字架装回原位。
教育方面
(1)华校获准购买马来保留地以增建校舍,华小的地契也获得无条件延长。
(2)吉兰丹中华独中门牌税获减50%,从原本的8千余元降至4千余元。州政府也原则上同意批准一片1千依格的土地予该校,以作为农耕用途,达到以校养校 的目标,减轻华社的负担,也让独中可以自力更生。今年也获得陈升顿行政议员的协助,通过水利灌溉局拨款7万3千元重建一座通往该校的新桥,州政府也另外拨 出5万元以重修通往该校的道路。
(3)州政府也同意研究减轻或豁免州内华校的地税,已交由吉兰丹华校董教联合会进行收集资料工作,以便提呈州政府作出後定夺。
(4)目前吉兰丹州内有14间华小、一间独中及2间国民型中学。华文小学的总人数介於7300人至7400人之间。其中兰斗班让启文华小的学生约70%是 马来学生、道北(TUMPAT)的育智华小的学生当中,约一半的泰裔学生。目前除了巴西巴力培华华小没有马来学生就读外,其他华小都有马来学生。
(5)80年代,国阵政府不同意中华独中在柯拉娜(KOK LANAS )建校,几经波折,在华社舆论下,才得以在目前的校址建校。该校完成兴建工程後,当时由国阵政府控制的哥打巴鲁县议会,要求校方出资兴建一座桥梁後,才发 出入夥纸,学生才能迁入新校舍上课。吉兰丹回教党州政府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通过,常年拨款2万元给该校,以通过带动一点、突破全面的新希望下,全国各地的 国阵政府可以拨款协助州内独中。
详見::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1257270211900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