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

陳修信的鐵樹開花

評論:批判陳修信
2008-08-18 16:14
“要在大馬創辦獨立大學,猶如期待鐵樹開花” ,這句出自陳修信口中的狠話,使他生前死後在華社永留惡名。
這位第3任馬華總會長從政以來,一直被指出賣華社權益,敵視華文教育,他的本性導致這個華人執政黨長期失去華社的支持和信任。
正因為這樣, 陳修信領導的馬華在1969年大選蒙受慘敗,尤其在檳城全軍覆沒,被民政黨擊潰,首席部長寶座奉送給他的前同志也是政敵的林蒼佑,至今仍翻身無望。
( 在“ 國父” 東姑阿都拉曼的暗挺下,陳修信在馬華搞復辟,於1959年大選前逼走第2任總會長林蒼佑,替遭改革派奪權的父親陳禎祿“復仇”)
當時的副首相敦依斯邁曾公開揶揄馬華“半死不活” ,馬華也決定退出內閣,陳修信覺得馬華基本上已失去華裔選民的支持。
陳修信晚年曾回憶說,身為馬華創立人及第一任總會長的陳禎祿對他各方面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政治取向。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看待和處理華教問題上,陳修信的思維與心態,完全違背其父親的遺願。
陳禎祿生前曾義正辭嚴地表示,“馬華的章程明確規定要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及其他領域維護華人的利益。如果華人不懂華人文化,那就不是華人了……… 。將來馬華如有一位會長是反對華文教育的, 我相信諸位隨時可以把他開除, 最後我要重申保證馬華一定會支持華文教育,不支持就不是華人。”
然而於1961年當選為馬華總會長的陳修信並沒有被開除,即使他表達的一貫立場是“華社對母語教育的要求是極端的,是部份極端份子向政府挑戰,使政府難堪”。
民族鬥士林連玉先生曾說, “我個人對陳修信的感覺是, 他和他的父親陳禎祿爵士完全是兩個人”。
陳修信甚至於1966年10月開除因爭取把華文列為官方語文,而被視為“叛黨”的馬青總團長沈慕羽,不留後患,以儆效尤。
華社在1967年倡議創辦獨立大學, 以完整母語教育體系, 馬華一開始就強烈反對,陳修信甚至抨擊“獨大具有政治目的” ,指責獨大創辦人企圖趁大選來臨時打擊馬華。
因此,學者從批判的角度評說“ 陳修信所領導的馬華選擇了與廣大的華社群眾對抗,也可說不能也不願代表華社的意願行事。”
事實上,陳修信的權位絕非源自華社的支持,他一生官運亨通,主要是依靠東姑阿都拉曼的賞識和提拔,先擔任工商部長,再擢升為財政部長,他始終不忘東姑阿都拉曼的知遇之恩,而信賴東姑阿都拉曼也使他信賴巫統,也意味他對巫統的信賴是建立在對東姑阿都拉曼的信賴上面。
他曾不只一次承諾馬華願與巫統共進退,並警告說“任何對巫統的攻擊就是對馬華的攻擊”。
“ 五一三”事件逼使東姑阿都拉曼下台,敦阿都拉薩掌權後,在1974年大選前把聯盟擴大為國陣,不顧陳修信的強烈反對,引入民政黨,分化華人政治力量, 此舉無形中削弱了馬華在統治集團的代表性,也掀開了馬華與民政黨持續的明爭暗鬥。
敦陳修信在展開清黨行動,開除以林敬益為首的所謂改革派後,於1974年辭去馬華總會長,交棒給李三春。
馬華因1969年大選受重挫,乃至陳修信引退後,他在內閣所分配的財政部長和工商部長( 已故馬華署理總會長林瑞安曾出任)要職,從此旁落。
作為一名稱職的官僚,陳修信的表現還是可取的,他理財有道,協助打好大馬的經濟基礎; 他擔任了15年的財長,其比較保守的經濟策略使國家財政預算平穩,也鞏固了馬幣,個人在國際金融界享有相當好的聲譽,在公共服務為人廉潔,辦事極具效率。
很不幸的是, 在政治上,他的所作所為,不僅犯下貽患華文教育的歷史過錯,也為馬華留下沉重的政治負擔及負面影響。光明日報/場邊點評‧點評‧文:劉漢良:2007.08.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